浏览次数:186
2025-04-21
分享
2025年4月15日至21日,是第31届中国肿瘤防治宣传周,主题为——科学防癌,健康生活。
据WHO统计,2022年,全球新发癌症病例接近2000万,全球癌症死亡数约970万,所有癌症的平均5年存活率约为65%。作为一家国际化癌症专科医院,我院年均接诊国际患者近5000人次,年均开展微创手术约10000例,国际肿瘤患者满意度高达98%以上。
癌症像是一场生命里突然降临的漫天蔽日的阴霾,面对它,患者和家属们都会倍感孤独。然而,你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……
确诊癌症=3个月生命倒计时?
武文华是一名来自越南的佛教大师,2019年,他在当地医院确诊为肝细胞肝癌,因肝肿瘤达到7x6cm,越南的医生建议他做手术。若不干预,他只剩3个月的生命,但若做手术,除了要承受开膛破肚的痛苦,手术成功率也只有30%,到底如何选择呢?他的内心倍感煎熬。
越南佛教大师武文华
在武文华拒绝手术治疗的建议后,他的弟子通过亲友得知了广州现代肿瘤医院的信息,并推荐给他:不用开刀也能治疗癌症。“不用开刀”这一优势深深吸引了武文华,他到达我院胡志明国际服务中心咨询,并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来到广州。
武文华CT:治疗前vs治疗后
在我院,武文华总共接受了5次介入栓塞治疗和纳米刀治疗,介入治疗可切断癌细胞营养供给,而纳米刀通过电极探针释放高压脉冲,击穿癌细胞的细胞膜,使癌细胞快速凋亡。主治医生表示,这个方案非常适合像他这样不愿手术、对放化疗已产生耐受性的患者。综合治疗后,他肝部的肿瘤基本消失。如今,武文华已抗癌成功超过5年,他每年仍在越南定期体检,结果完全稳定。
90岁耄耋老人,如何与时间赛跑?
90岁的苏达丽女士来自泰国,2018年,她确诊乳腺癌,肿块大小约4cm,伴随右侧腋窝淋巴结转移。在医生建议下,她做了乳房全切手术以及多次化疗,承受了巨大的生理及心理创伤。然而,一年后病情恶化,出现多处转移。医生诊断为:只能活三个月,她的人生似乎已走到尽头。
90岁的苏达丽女士
苏达丽的女儿,却未被“三个月”魔咒吓倒,她夜以继日地在网上寻找资料,了解到广州现代肿瘤医院的微创疗法,不必开刀,治疗精准,创伤小,很适合高龄患者。在我院曼谷 国际服务中心咨询后,仅花了5天时间,她果断地带着母亲来到我院。
苏达丽CT:治疗前vs治疗后
入院后,苏达丽确诊为乳腺癌术后复发伴随肝转移IV期,且伴有3级高危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等,我院首先通过微波消融技术,使她的肿瘤缩小,再结合介入治疗对乳腺肿瘤进行药物灌注及栓塞。整个治疗过程痛感极小,对高龄且身体素质较差的苏达丽很友好,治疗后,肿瘤大幅缩小,她得以带瘤生存。如今,她的生活一切如常,甚至经常参加爬山等运动。
鼻咽癌四期,一度想要放弃生命?
郭尔内是一名来自印尼的政府官员,作为三个幼儿的父亲,2017年,他因右颈部肿大而确诊为鼻咽癌III期时,感到十分沮丧。中药治疗并未阻止癌细胞扩散,一年后,他的肿块迅速增大,经常因头痛而失眠,备受折磨,甚至一度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。
郭尔内先生
通过棉兰国际服务中心,郭尔内参与了我院举办的线下抗癌分享会,众多微创治疗的成功案例深深触动了他,让他感到活下去的希望。经过线下咨询后,在棉兰国际服务中心的帮助下,他和妻子顺利地来到中国广州。
郭尔内:治疗前vs治疗后
他在我院确诊为鼻咽癌IV期,并伴随多部位转移,右颈部肿块达9cm,左颈部约4cm。在MDT团队的建议下,他接受了介入治疗,通过精准定位病灶,直接将药物送达肿瘤内部,经过几次介入治疗后,他身上的肿瘤已经全部“消失”。
温情关怀,陪伴走过阴霾岁月
在广州现代肿瘤医院,医生不是“开方的工具”,护士也不是“打针的机器”。他们是陪你走过每一段治疗、每一次焦虑的“同行者”。
武文华住院期间为医护人员写的诗歌:
别时合影它日忆,
此处高风妙可夸。
天使殷勤通昼夜,
良医吐哺映莲花。
苏达丽和女儿与戴主任、翻译合影
郭尔内和棉兰国际服务中心员工合影
✔ 日夜查房,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
✔ 倾听患者的需求,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,及时鼓励和安慰
✔ 主动打电话给患者家属,沟通患者的恢复情况
✔ 节假日及患者生日的时候,为患者准备惊喜蛋糕和祝福卡片
对于我院的医护人员而言,这不仅是一份工作,更是一段见证了无数癌症患者重获新生的难忘旅程。精细和专业的诊疗,加上饱含温情的服务,是我院国际患者抗癌路上的最大保障,也正是广州现代肿瘤医院长期赢得患者口碑与信赖的关键。
值此2025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,让我们站在一起,携手抗癌,为健康加油!
请记住,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,我们随时为您保驾护航!